教案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应对课堂突发情况,教案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认真对待,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语言收集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言收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借助画面理解图书的内容,了解“收集”的含义。
2.尝试在图的观察和文字的聆听中解读图书的构图和语言模式,积累读图解图的阅读的经验。
3.感受收集之中蕴涵的美好情感,萌发收集的兴趣。
活动准备:
老师收集的物品;绘本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 展示老师收集的物品,初步感知“收集”
1.老师出示收集围巾的盒子,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
2.猜猜沈老师为什么要收集围巾?
二、 师幼共同阅读图书,了解“收集”的含义
1. 出示图书封面: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收集”是什么意思?
除了图书的名字,你还看到些什么?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和两只手画在一起呢?
2. 第一页:这位小姑娘喜欢收集什么?这些衣服是给谁穿的?秘密藏在书里,你能发现吗?
3. 第二页:奶奶喜欢收集什么?这些拖鞋和我们平时穿的拖鞋有什么不一样?奶奶收集木屐时是什么表情,我们一起学一学。你觉得收集木屐时奶奶的心情怎么样?小结:原来收集是一件很快乐、很美好的事情。
4. 第三页:乌鸦收集了哪些怪东西?这些怪东西是一下子就收集来的吗?小结:原来收集东西需要耐心,需要长时间坚持。
5. 第三页:你们说蓝色算东西吗?圆圆收集了哪些蓝色的东西?你喜欢收集什么颜色的东西?
6.除了人和动物喜欢收集东西,其实大自然也喜欢收集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溪为什么喜欢收集雨滴?小结:原来,收集能由少变多,由小变大
7.最后一页:猜猜妈妈喜欢收集什么?妈妈为什么喜欢收集宝宝的东西?小结:原来妈妈收集的东西里藏着爱。
三、 完整阅读图书,感受“收集”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1. 教师配乐朗诵。
2. 幼儿跟着音乐共同朗诵。
四、 经验迁移,激发 “收集”的兴趣
你喜欢收集吗?你收集过什么?你想收集什么?
师小结:孩子们,收集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只要你喜欢,什么东西都可以收集。当然要想收集得多,收集得好,你需要坚持、需要有耐心。
语言收集教案篇2
设计意图:
过了新年,孩子们又长了一岁,趁着新学期刚开始,利用孩子们刚过完新年,对春节里经历的事情有着清晰印象、积累了有关新年的生活经验这一有利时机,进行一次以"胆回忆并讲述过年的恢情景"为主题的活动,让幼儿对中国年和中国红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活动目标:
1、尝试收集各种与过年有关的物品,回忆过年的恢情景,胆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2、体验收集与分享的快乐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重点:
回忆过年的恢情景,能胆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活动难点:
了解代表的意义,体验收集与分享的快乐。
活动流程:
一、分享"收集
幼儿介绍自己收集来的各种物品。
二、教师讲述故事《收集》
提问:故事中的小朋友都收集到了哪些的物品?
三、阅读《幼儿用书》
1、故事中有许多过年用的物品,请你看一看、找一找,哪些物品我们已经收集到了,还有哪些我们没有收集到?
2、幼儿讲述过年时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的物品。
3、教师小结
四、了解代表的意义
1、提问:为什么过年用的物品很多都是的呢?
2、教师小结:是代表喜庆、快乐的颜色,因为过年很高兴、很开心,所以到处有。
思改进:
整个教育活动的思路环节还是较清晰并层层递进地完成的,幼儿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巩固了过年的生活经验,也了解了中国年的意义。
从活动中认识到得不足是:
(1)环节紧密度的思考
整个教学活动超出了预设时间,这不仅是因为环节内容较多,对于幼儿的积极举手发言,为了不让孩子因为没有得到表达的机会而感到失望,因此每个问题都让多数幼儿得以表达,使得几次幼儿讨论的环节耗费时间较长,从而可见,在每一细节上的适当收放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2)如何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班幼儿对故事的学习一直都很有兴致,但这一活动中体现得却略有减少,或许在之前的导入活动幼儿已表达得过多,类似的故事内容对他们的学习欲望有所影响,这一点也说明了每一环节合理时间设定的重要性。
活动反思:
“春卷”这一食物在我们南方其实很少有家庭会经常做来吃,所以出于这一原因,我在活动前用照片让幼儿来感知了解,也有幼儿将春卷和麦饼筒混淆,因为形状非常相似。歌曲《包春卷》本身对幼儿来说简单易学,朗朗上口,加上游戏形式的表演唱,幼儿兴趣非常浓厚,不过孩子在参与该游戏时,特别容易兴奋,导致收不住,这是我在活动前考虑不够周全的地方,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遵守活动规则,而是自由游戏,如果我在活动前制定一定的游戏规则,比如分组表演,或者用颜色标记来指导幼儿轮流游戏,可能活动常规不至于这么乱,活动亮点在创编环节,幼儿对包饺子、包麦饼筒、包包子等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孩子们能马上创编出来,并且愉快地投入到创编游戏当中。
语言收集教案篇3
话题分析:
这本图画书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画面从自己的收集出发,逐渐延伸到他人的收集,进而扩展到自然界。让幼儿看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现象,好像也存在着什么收集什么的关系。一个有关"收集"的理性话题,遵循符合幼儿生活逻辑的潜在轨迹,有了天马行空的延展想像,与幼儿的思考模式极为相合。最后,以妈妈的收集作为本书的结尾,生动地表达了幼儿所能感受到的母爱的温馨,更拉近了本书与幼儿生活体验的距离。活动在大班下学期开展,以"收集"为中心话题,借助画面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讨论"收集",这是比较符合这个时期的幼儿思维方式的。话题从他人、自然界、母亲等方面诠释了"收集"的广泛意义,有助于启发大班孩子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另外,这个活动对于幼小衔接的渗透开展,也可以视为是幼小衔接活动系列性活动的开端。我在作品的基础上基于孩子的情感积淀,拓展到延伸到师生情谊的呈现,激发出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美好的怀念与深深的留恋之情,让幼儿感受"收集"源于"珍惜"情感的活动。最后,通过"离园前收集"计划,让孩子将这种情感具体化,使"收集"变得更有意义。
交流设计:
本次活动形式以语言交流为主,主题中心是"收集",是一个能引发许多话题的主题,面对大班幼儿天马行空的发言,围绕目标活动设计内容。活动的第一环节,让幼儿通过聊聊"收集"的意思,带着对"收集"的一知半解进入话题。活动的第二环节,通过看看说说三种人收集的各有不同,理解收集的含义。接着,想想说说自然界的收集,感受自然界事物之间的关系。给予幼儿大海、天空、春季的三个自然景色开展想象,同时使孩子们在与老师的语言对话中,爱表达,会思考,语言表述完整。活动的第三环节,从感受妈妈的"收集",到猜测教师的"收集",进一步了解"收集"的背后的美好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一段视频冲击幼儿的现有经验,使幼儿在关注到妈妈爱收集的行为中感受妈妈对宝宝爱的情感;之后再出示教师的"月光宝盒",让那些收集的宝贝打开幼儿感受幼儿园师生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无价情义。
活动目标:
1、根据交流中出现的不同画面,理解"收集"的涵义,知道每个人的"收集"各不相同。
2、积极参与集体讨论,感受"收集"中蕴涵的美好情感。
3、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交流收集各有不同。难点是感受收集中蕴涵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字卡:收集;
2、ppt课件、妈妈的收集摄像;
3、教师的宝盒放置着记录、幼儿的画。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诠释意思
1、出示字卡,聊聊"收集"的意思。提问:孩子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说说什么叫"收集"?(幼儿泛讲)
小结:把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且非常爱惜地保存起来,这就叫"收集"。
2、过渡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收集的事情(出示题目:收集东,收集西)。
二、解读分析,理解不同
1、解读图片,说说自己和他人的收集。(理解每个人的收集)
(1)提问:女孩子喜欢收集什么?小结:女孩总是喜欢收集装扮自己的东西。
(2)提问:奶奶收集了什么?怎么知道奶奶喜欢收集拖鞋的?哦,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结:奶奶喜欢收集实用的物品。
(3)这是谁?他收集的是什么?清洁工伯伯为什么要收集垃圾?小结:收集是清洁工伯伯的工作,世界因为他的收集而整洁。
(4)提问:你们有收集吗?说说自己喜欢收集什么?
小结:我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收集,也许是为了爱好,也许是为了需要,也可能是为了梦想。
2、看图想象,说说自然界的收集。(感受自然界物体之间的关系)过度语: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它们也很喜欢收集,它们喜欢收集什么呢?(一边讲一边出示蓝天、大海、春天的图片。)
(1)提问:天空喜欢收集什么?小结:天空喜欢收集璀璨的星星、明亮的月亮、灿烂的阳光、清新的和风细雨、悠悠白云、多彩的彩虹、飞过的鸟类等等,有了这些天空会更有生机充满趣味。
(2)提问:说说春天的收集?小结:春天收集的是翠绿的小草、舞动的蝴蝶、勤劳的蜜蜂、温暖的阳光、争奇斗艳的百花、飞舞的翠柳等等,都是对美丽的偏爱。(3)提问:大海有什么喜欢的收集?小结:大海喜欢收集坚实的岩石、一望无际的沙滩、千姿百态的海洋动物、沙滩上可爱的脚印、自由的海鸥、五颜六色的珊瑚等等,这些收集是大海带给人类的财富。
(4)总结:因为大自然的朋友们的收集,世界才如此美妙!所以,我们在大自然中能得到很多的快乐!
三、深入理解,感受温馨
1、理解意义,感受妈妈爱的情感。
活动反思:
其实孩子们对"收集"并不陌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总是把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石头、落叶、小草等,带到家里,向宝贝似的收集起来。"但孩子对于收集这个词并不熟悉和了解,通过这个故事不仅将幼儿熟悉的人和动物收集到的东西,形象直观的呈现在绘本中,而且通过导入刘老师收集发卡的方式,让幼儿清楚明了的明白了什么是收集。同时,还夸张、拟人式的向幼儿介绍了大千世界中,如同"收集"的自然现象和景观。
在授课过程中,我运用直观的方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中,了解了绘本的基本结构,如:封面、扉页、封底。如:我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扉页、封底的盒子哪?因为很多绘本的封底和封面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若无提醒,孩子可能更容易把它看成一个单独的片段,因而与其中隐藏的意趣擦身而过。一旦,这种提醒开启了孩子观察阅读时"有意识捕捉"的行为,则会更大地促进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并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而绘本中有关"封面"和"封底"之间的阅读经验,将在日后的阅读中延展下去。在观察封面的时候,更悄悄启动了孩子"猜猜看"后认识和印证的愿望;小星星会是谁收集的,石头会是谁收集的等,在这种充分的观察和积极的猜想中,孩子们由对一个不熟悉的绘本故事"贸然前往"的观察欣赏,演变成"有备而来"的积极期待。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在看图说话的环节,在这里,老师故意不讲述的"停顿"和"等待",隐含着对孩子观察表达的暗示和鼓励;继而,后继的文本讲述又自然包含了对孩子讲述的肯定和修正,引导孩子向绘本的"文"、"图"欣赏中迈进。也适时的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尝试在图的观察和文字的聆听中解读文本中的构图、语言模式,积累读图解图的阅读能力和经验。在说说交流的环节,引导幼儿对课文进行了一次更加细致的了解和观察,并有了"新发现",这样自我意识就获得了发展。并通过我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要是遇上了你最喜欢的那一段,你就和老师一起讲,这种集体阅读方式培养和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在分享生活中的收集的环节。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喜欢收集的东西,我又运用刘老师的照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初步进行创编。
幼儿绘本讲述活动已经结束,但关于绘本有关的收集、展示活动却开始开展起来,这样可以让幼儿亲身体会到什么是收集与收集的快乐。
语言收集教案篇4
设计思路:
本周是我们ib单元——“一百种语言”进行的第一个星期,正值“声音(说、唱)”这个探索范畴。我们班有许多来自各个国家的孩子,平时时而听到他们用本国的语言进行交流,而且孩子之间也会模仿几句,可见他们对各个国家的语言已经产生了兴趣,而且,班中家长的宝贵资源是非常值得我们引用的。何不把家长请到我们身边,和孩子们一同去发现、探究奇妙的世界语言呢!
活动名称:
世界语言真奇妙!
内容与要求:
1、感受、体验学习各国语言的乐趣。
2、感知不同语言相应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3、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欲望,体验人物的个性特征。
6、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材料与环境:
1、邀请家长代表穿着本国民俗的服饰,并让家长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文字卡。
2、让家长和孩子准备一首《小星星》的自国语言版本的歌曲。
3、老师准备“太阳”的图片,收集文字,人手一根星星棒。
过程与指导:
一、猜猜奇妙的语??
二、欣赏“太阳”不同的文字
1、出示“太阳”的图卡,邀请孩子试试你能用几种语言表达。
2、幼儿感知不同语言相应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三、我和妈妈一起学——“谢谢、再见”
四、欣赏《小星星》的各国语言版本的歌曲
五、孩子和妈妈一同舞动《小星星》(手持星星棒)
活动反思:
?世界真奇妙》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个主题活动。本单元活动主题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本课主要是让孩子们在了解世界各国风情的基础上,体会世界的奇妙。新课标中提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构筑的平台。在新课程标准的分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写到: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在(二)能力目标中,写到: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蔼相处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设计《世界真奇妙》第一课时的指导思想。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力求于从以下几点来开展教学:
一、创设平等互动的课堂环境。在本课中我本着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世界各国的资料,了解各国的礼仪,并学一学。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通过师生平等的互动,一起学习各国不同的礼仪,学习“你好”,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给各国取别称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认识世界的兴趣。
二、层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整堂课设计我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学:“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欣赏俄罗斯代表性的舞蹈《天鹅湖》、日本的樱花、各国代表性的事物,初步感受不同国家的风格及多样性;“不说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让学生取取别称等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各国的主要特点;“不学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通过学一学各国的礼仪,了解中西礼仪文化的不同,感受世界之奇妙,从而更加热爱这个多姿多彩的美丽的世界。这样从知到行,从课内到课外,构成了品德教学的整体性。
三、采用丰富的活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新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世界真奇妙”这一主题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因为三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肤浅,对奇妙世界的感悟不深,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一味地灌输枯燥无味的知识,显然不能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而且也是违背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这个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情境,营造开放、宽松、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通过猜一猜、取一取、学一学等活动,在开放式活动中充分去体验、去感悟、去获得。让学生学做各国的礼仪,使学生感受到世界真奇妙。这些丰富的活动,激发了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使课程充满快乐和活力。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创设了“世界真奇妙之旅”,带领学生一起领略大千世界的精彩与奇妙。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性事物。因为学生知识的贫乏,所以本活动中我主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我还穿插了观看《四小天鹅舞》和欣赏日本樱花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地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各国代表事物用图片配以音乐的形式出示,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异景观。在“别称知多少”中,通过说一说各国的标志,以“国家别称我来说”的交流,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得出规律——各国的别称跟他们的特点有关。然后让小组合作进行实践,给各国取别称。这里出现了三个,前面两个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所以我出示了他们的特点,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小组交流中我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以竖大拇指在希腊人眼中是“滚蛋”的不同意思,让学生感受到要到世界各国去旅行就要了解各国的独特礼仪,要不容易引起误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世界的兴趣。这些情境的创设,使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使课本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有效合理地利用。
但一堂上下来,总感觉自己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足,比如因为事先对学生的学情知识基础没有充分地了解,就出现了看标志猜国家这一环节中,几乎全班学生都猜不出俄罗斯这个国家,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学生显得拘谨。这也告戒自己,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课前一定要对学生做好充分的了解,只有建立在学生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如果说这次汇报课活动,给我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磨练的平台,那先前的一次次试教和反思,则只是用真诚收获了一份真情;而最后一次的正式汇报课,在赢得学生的真情外,我还赢得了章老师的许多帮助和指点,成就了我生命课堂的精彩。
语言收集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根据交流中出现的不同画面,理解"收集"的涵义,知道每个人的"收集"各不相同。
2、积极参与集体讨论,感受"收集"中蕴涵的美好情感。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音乐、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文字卡片“收集”
提问:谁认识这两个字?
小结:收集就是将你喜欢的东西收在一起,藏起来。
提问:你有喜欢的东西吗?如果让你来收集,你会收集什么?
师说:如果让我收集,我会收集各种各样的好书,因为书看的多,知道的事情就多呀!你呢?
幼儿:画画的东西,画画的东西都有什么呢?毛笔,飞机笔、油画棒等。师:我从她的收集中知道他很爱画画、都说出收集的理由了、真有远大志向。
小结:原来,每个人想收集的东西都不一样。尽管有些人没有说,但是我知道你心里也有你喜欢的东西。
二、解读图片
过渡:今天我带来一首关于收集的书,在这本书里说了很多朋友收集各种各样的东西,想听吗?
配音乐朗诵诗歌至“蓝色算不算东西?”
提问:诗歌里都提到了谁的收集?(妹妹、奶奶、圆圆),他们收集的东西一样吗?都有些什么呢?(娃娃衣、大大小小的木屐、蓝色的东西)
师:原来每个人喜欢收集的东西都不一样,那为什么要喜欢这些东西呢?先说说妹妹。
1、妹妹
提问:妹妹喜欢收集娃娃衣,为什么呢?我们来猜猜(爱漂亮…)
小结:原来有些收集能让人变的更美丽哟!
2、奶奶
师:说说奶奶,为什么奶奶要收集大大小小的拖鞋呢?我总觉得一个人一双拖鞋就够了呀!?
(旧换新,给家人穿—家人都有谁?)
小结:原来有家人是很幸福的,在一起的时候,奶奶的收集是为了让一家人过的更愉快。
3、圆圆
提问:圆圆问蓝色算不算东西?你们觉得呢?
小结:原来凡是这样东西是蓝色的,都是圆圆的爱!
三、自主阅读
过渡:你看,我们花了一点时间就了解了这么一群人的收集,你知道么,除了我们人类喜欢收集,其实我们周围的动物、还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界的朋友也喜欢收集,那它们喜欢收集什么呢?接下来,请你翻开书27页,边看边记,把书里那些夏老师没有讲到的东西记在心理。看看除了这群人,还有谁喜欢收集?想想它们为什么喜欢收集这些东西!(配乐)
提问:除了刚才,夏老师跟你们一起看过的'那些,你还看到书里介绍了什么新朋友的收集?(乌鸦、)
1、乌鸦
提问:乌鸦喜欢收集什么?书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亮闪闪)
师:在书上有画很多亮闪闪的东西,除了这些世界上还有许多亮闪闪的东西,都会有哪些?乌鸦也会喜欢的东西。
小结:原来,乌鸦想收集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只要你愿意想,能想出更多!
2、海边
提问:石头堆在哪里?(海边)原来,是海边收集了——很多很多石头
海边收集了这么多石头,都引来了螃蟹朋友,这是怎样的一些石头呢?除了这些,你还见过什么样子的石头?
师:哇!你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表现石头的样子了,这样吧,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变成你心目中那块最奇特的石头!我当海边,来收集你们!开始吧!
3、小溪
提问:这页说的是谁的收集?大部分雨滴落在哪?(小溪里)原来是小溪收集很多很多的——雨滴
师:青蛙朋友也喜欢这样的美景!
小结:是呀,因为大自然朋友们的收集,世界才如此美妙!所以,我们在大自然中能得到很多的快乐!
4、感受妈妈爱的情感。
提问:除了大自然朋友们也喜欢收集,有一位你们最熟悉的人也喜欢收集,翻开书看看是谁?(妈妈)
师:我们来问问妈妈最喜欢收集什么?来,妈妈……
师:看看,妈妈收集的东西,都有什么?(幼儿边看书边说)
师:这真是一份非常特别的收集,这些东西会是谁的呢?为什么会收集这些呢?
小结:妈妈收集的都是关于宝宝的东西啊!我们常常也会因为爱,而收集东,收集西。只要有了爱,这份收集就是最珍贵的。
四、结束-爱的延伸
师:妈妈对你们充满了爱,那你爱你的妈妈吗?
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收集东西,拥抱,亲亲,说一句话)
师:今天,趁这个时间,请赶紧去妈妈身边用你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吧!
活动反思:
其实孩子们对"收集"并不陌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总是把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石头、落叶、小草等,带到家里,向宝贝似的收集起来。"但孩子对于收集这个词并不熟悉和了解,通过这个故事不仅将幼儿熟悉的人和动物收集到的东西,形象直观的呈现在绘本中,而且通过导入刘老师收集发卡的方式,让幼儿清楚明了的明白了什么是收集。同时,还夸张、拟人式的向幼儿介绍了大千世界中,如同"收集"的自然现象和景观。在授课过程中,我运用直观的方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中,了解了绘本的基本结构,如:封面、扉页、封底。如:我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扉页、封底的盒子哪?因为很多绘本的封底和封面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若无提醒,孩子可能更容易把它看成一个单独的片段,因而与其中隐藏的意趣擦身而过。一旦,这种提醒开启了孩子观察阅读时"有意识捕捉"的行为,则会更大地促进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并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而绘本中有关"封面"和"封底"之间的阅读经验,将在日后的阅读中延展下去。在观察封面的时候,更悄悄启动了孩子"猜猜看"后认识和印证的愿望;小星星会是谁收集的,石头会是谁收集的等,在这种充分的观察和积极的猜想中,孩子们由对一个不熟悉的绘本故事"贸然前往"的观察欣赏,演变成"有备而来"的积极期待。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 在看图说话的环节,在这里,老师故意不讲述的"停顿"和"等待",隐含着对孩子观察表达的暗示和鼓励;继而,后继的文本讲述又自然包含了对孩子讲述的肯定和修正,引导孩子向绘本的"文"、"图"欣赏中迈进。也适时的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尝试在图的观察和文字的聆听中解读文本中的构图、语言模式,积累读图解图的阅读能力和经验。 在说说交流的环节,引导幼儿对课文进行了一次更加细致的了解和观察,并有了"新发现",这样自我意识就获得了发展。并通过我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要是遇上了你最喜欢的那一段,你就和老师一起讲,这种集体阅读方式培养和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在分享生活中的收集的环节。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喜欢收集的东西,我又运用刘老师的照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初步进行创编。
幼儿绘本讲述活动已经结束,但关于绘本有关的收集、展示活动却开始开展起来,这样可以让幼儿亲身体会到什么是收集与收集的快乐。
语言收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观察、猜测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2、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仿编的绘本内容。
3、愿意大胆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桌子4张;椅子25把;绘本12本;记录纸20张;展板2块;磁铁30个;画笔12支;ppt
2、经验准备:(1)已了解“收集”的含义。
(2)具有良好阅读、绘画、倾听习惯。
活动重点:
在观察、猜测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活动难点:
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仿编的绘本内容。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诱发阅读绘本的兴趣。
——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们最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二、在观察、猜测中理解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1、自主阅读第一段,初步发现收集者和物品之间的联系。
(1)自主阅读1-11页。
——还有一些人也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东西呢,他们是谁呢?
——他们都喜欢收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从椅子后面的书袋里拿出绘本,从第1页到第11页。
(2)分享交流
2、自主阅读第二段,进一步发现自然界中收集者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1)自主阅读至结束。
——除了小女孩、小男孩、奶奶、清洁工、乌鸦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东西,还有谁喜欢收集?它们喜欢收集什么呢?
(2)分享交流。
3、完整欣赏绘本。
三、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仿编的绘本内容。
1、绘画记录仿编的绘本内容。
——绘本中的秋天、海边、天空、小溪都有喜欢收集的东西,如果你是它们,你喜欢收集什么呢?
2、分享交流仿编的绘本内容。
——你是谁?你喜欢收集什么?为什么?
四、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们回到班级和朋友们继续说说你们的收集。
活动反思:
其实孩子们对"收集"并不陌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总是把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石头、落叶、小草等,带到家里,向宝贝似的收集起来。"但孩子对于收集这个词并不熟悉和了解,通过这个故事不仅将幼儿熟悉的人和动物收集到的东西,形象直观的呈现在绘本中,而且通过导入刘老师收集发卡的方式,让幼儿清楚明了的明白了什么是收集。同时,还夸张、拟人式的向幼儿介绍了大千世界中,如同"收集"的自然现象和景观。
在授课过程中,我运用直观的方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中,了解了绘本的基本结构,如:封面、扉页、封底。如:我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扉页、封底的盒子哪?因为很多绘本的封底和封面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若无提醒,孩子可能更容易把它看成一个单独的片段,因而与其中隐藏的意趣擦身而过。一旦,这种提醒开启了孩子观察阅读时"有意识捕捉"的行为,则会更大地促进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并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而绘本中有关"封面"和"封底"之间的阅读经验,将在日后的阅读中延展下去。在观察封面的时候,更悄悄启动了孩子"猜猜看"后认识和印证的愿望;小星星会是谁收集的,石头会是谁收集的等,在这种充分的观察和积极的猜想中,孩子们由对一个不熟悉的绘本故事"贸然前往"的观察欣赏,演变成"有备而来"的积极期待。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在看图说话的环节,在这里,老师故意不讲述的"停顿"和"等待",隐含着对孩子观察表达的暗示和鼓励;继而,后继的文本讲述又自然包含了对孩子讲述的肯定和修正,引导孩子向绘本的"文"、"图"欣赏中迈进。也适时的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尝试在图的观察和文字的聆听中解读文本中的构图、语言模式,积累读图解图的阅读能力和经验。在说说交流的环节,引导幼儿对课文进行了一次更加细致的了解和观察,并有了"新发现",这样自我意识就获得了发展。并通过我把这个故事再讲一遍,要是遇上了你最喜欢的那一段,你就和老师一起讲,这种集体阅读方式培养和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在分享生活中的收集的环节。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喜欢收集的东西,我又运用刘老师的照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初步进行创编。
幼儿绘本讲述活动已经结束,但关于绘本有关的收集、展示活动却开始开展起来,这样可以让幼儿亲身体会到什么是收集与收集的快乐。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