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可以把实践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表达,体会就是抒发我们内心真实想法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哀悼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2023哀悼心得体会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不觉中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既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是中华儿女共同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x年国务院把将传统的清明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
回顾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以前是世界四大礼貌发源地之一。中国的先人们以自我的聪明和努力,影响了世界,改变了世界,同样为我们书写了耀眼的中华礼貌史。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领土被瓜分、人民被杀戮、资源被劫掠、尊严被剥夺、礼貌被破坏,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应对破碎的国土,应对受苦受难的人民,中华民族不屈的个性在一个个爱国的仁人志士身上迸发,他们以鲜血和生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开始对侵略者进行英勇的还击;在共产党人带领一代又一代勤劳不屈的中国人不仅仅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更是将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中华民族再一次自豪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于是我们就能记住一串串英雄的名字:不屈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应对敌人的铡刀也不肯屈服的刘虎兰、严刑拷打也不改变信仰的江姐、牺牲自我保护战友的黄继光等一大批英雄的事迹被国人传颂至今……正是有无数这样的民族英雄,中华民族才在灾难中寻找到了救国之路;正是有这样的英雄,中华民族才打败了侵略者,结束了外族的入侵。
2023哀悼心得体会篇2
英雄为何物?是有家国情怀的人,是凡人,是一群人。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引发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确诊人数已有四万多人,这种病传染性极高,还没有特效药,且人人都是易感人群。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见得有许多明星有多么积极,无一例外地无声无息。反而是那些科研工作者如钟南山,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上,不顾个人安危,在隔离病房与病毒打交道。在对抗疫情的战斗中,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白衣天使,解放军战士,科研工作者,还有许多建筑工人……他们都在与死神对抗,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赶赴疫情中心湖北。在人们都在外撤的时候,他们逆着人流,冲向病魔。
除夕夜,解放军战士赶赴武汉。建筑工人以神速建成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病房中,白衣天使们不顾生命危险,穿着厚重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来照顾病人。研究所里,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地攻关克难。还有许许多多默默付出的人们。
他们伟大吗?确实是;但他们是谁?他们的名字我一个都不知道。这几天,我只能待在家中,熬过疫情。看电视时,有这样一则采访:一名记者在一家医院,采访了一名在隔离病房中照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护士,问她:“你一天要工作几个小时?”她轻描淡写地说道:“六七个小时吧。”天呐,要是我,一分钟也不想待在隔离病房中,谁想被病毒传染上呢?记者又问她:“害怕吗?”“怕,当然怕,家人也很担心”她回答道,“但穿上防护服就不怕了。因为这是我的责任。国家需要我们。”没错,责任,就是诠释英雄最好的词汇了。
英雄也是凡人,凡人也能是英雄。为国家做贡献,舍小家顾大家,那么你就是英雄。
加油吧,英雄们!你们的背后是强大的人民,我们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只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一定能战胜病毒,春天一定会来的。
向我们的英雄致敬!
2023哀悼心得体会篇3
4月4日10时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今天,天安门广场降半旗致哀。在这个全国性的哀悼日子,让我们思念逝者,致敬英雄。
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大爱诠释医者仁心
2020年2月18日上午10时54分,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走了。他生命的刻度,永远定格在51岁。
2个小时内改造门诊部;3天内完成全院既有其他疾病患者转移;对西院区整体改造并建好300张隔离床位……疫情突袭,刘智明的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一刻也顾不上休息。
生命最后一个月,即使从院长变成了病人,刘智明也从未放下工作。病床上,他依然在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
“他总是这样,忙到没时间关心自己的身体。”武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珣回忆,当时说话都很困难的刘院长还在叮嘱,一定要确认有没有同事被感染。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2月18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刘智明的去世表示哀悼:“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刘智明医生感动也挽救了无数生命。”
生命如炬。至暗时刻,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双手,也点亮了无数人心灵的明灯。
我们永不忘记!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清明节,特殊时期,少了路上行人,但交织着太多的冷暖与悲欢,承载着压抑与焦虑,融合了感悟与思考。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犹如一个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笼罩在整个武汉的上空,给本应欢乐的春节蒙上了浓厚的阴影。
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武汉封城、14亿人禁足,让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刻骨铭心”。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提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应收尽收”、“特别是要密切关注孕产妇、婴幼儿等病例”等,以举国体制,跨越山海去拯救生命,以“切实的改变”赢得民心与赞赏。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很多中国人以非凡的勇毅,为生命“拼了命”。梁武东、刘智明、彭银华、夏思思、尹祖川、黄汉明、马承武、郑勇……他们中有医务人员、基层干部、退役军人、民警辅警、志愿者。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场病毒让人相互隔离,也把人与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我们国家是信仰祖宗、信奉英雄的国度。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永久留存着英雄的一席之地,用来追思过往,省思现在,念想未来。
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清明时节,让我们一起致敬生命,缅怀英烈,礼赞英雄!
2023哀悼心得体会篇4
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是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出青春和热血。
以前,那里刻下了红军屹立不倒的精神!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也最后走向胜利呢?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永存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温情!
他们是英雄,他们是路标,他们是丰碑!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事迹,一个个可赞可叹的信念,一个个可敬可畏的军魂!我能不被他们感动,不被他们震撼吗?他们是永恒的,因为信念永存!
昨日永远属于过去,这天就在脚下,让我们铭记英雄先烈,去开拓完美幸福的未来,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好本领,弘扬革命精神,争取今后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谱写祖国的繁荣发展的篇章奉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2023哀悼心得体会篇5
第一次摄影扫盲班学习心得
心得一:想要学啥,干啥,说出来让周围的人知道,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摄影理念:
摄影是一件简单的事,画面要力求简洁,背景要力求简洁,越简洁越好。
摄影是一件复杂的事,相机结构复杂,功能复杂,不可能两三个月能速成,要持续学习并练习,要保持极大的热情才能有成果。
扫盲第一步,认识光圈和快门,并记住参数:
光圈:f1 ,,,f1.4,,,f2,,,f2.8,,,f4,,,f5.6,,,f8,,,f11,,,f16,,,f22
光圈的规律是间隔翻倍,快门相同的情况下,从f2调为f2.8,通光量相差一倍,即一档。
快门:30,16,8,4,2, ,t;1>, 1/2, 1/4, 1 /8, 1/16,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1/20xx, 1/4000, 1/8000
快门的规律是以1为出发点,左右变化以倍数变化。除了30和125有点少少区别以外,光圈相同的情况下,从1/125调为1/250通光量即少了一倍即一档,如同接一杯水原来要1/125秒,现在只接了1/250,一半的时间,只接到半杯水啦!
扫盲第二步,了解相机的菜单和功能,学会如何用a档,如何拨动转盘设置参数,如何设置单点对焦,转换焦点。了解白平衡如何设置。学习曝光补偿如何增减。
一起去的学员说:我用了一年这单反了,才知还有这些功能。我想说:我用了三年单反了,才知相机上这些按钮是如何用的。
扫盲第三步:练习
在课堂上练习了一下曝光补偿增减,及使用单点对焦拍不同远近的物品。
第二天是周日,阴天,带了儿子去中心公园狂拍一通,对自已没啥信心,先用自动人像模式拍了几张,因为是阴天,感觉成像不是太好。
这是自动人像模式拍的:
接着换成a档来拍,不知为啥,拍出来很黑,学得不过关啊!
终于拍出一张清晰一点的相片了,至于原因,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我就是拿着相机,设了一下iso200,用单点对焦模式,加了0,5档曝光补偿,一阵乱拍。
儿子最喜欢边做边唱:
来来,我是一个红灯,停停停。。。。
来来,我是一个绿灯,行行行。。。。
然后我用a档来拍花卉,发现超清晰啊
在回家的公汽上,我拨动相机,发现白平衡竟然可以设成阴天,设置后再拍一张,发现肤色自然多了。真是后知后觉啊。
总结一句:要学好摄影,一定要多拍!
2023哀悼心得体会篇6
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灯笼造型源于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姜宇帆对家乡年味儿的印象。小姑娘的家在位于小兴安岭深处的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每逢过年,这座小县城都会被浓浓的节日氛围包裹,街巷楼宇间,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是最常见的景象。
灯笼的创意入围前十,不过专家们给出的意见却是“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这就意味着,整体形象设计几乎要从零开始。
同样出于保密需要,设计团队将位于学校校园后侧居民区中的一间吉艺专家公寓作为工作室,这间100多平方米的公寓,见证了冬残奥会吉祥物诞生的全过程。
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吴轶博说,在前期修改阶段,她每周都要来冬奥组委提交修改方案,在方案“深加工”的7个多月里,她从长春往返北京的次数多达30多次,从首都机场到首钢的“两点一线”成了她对北京的最深印象。
吉艺设计团队面临的任务除了为灯笼形象加入多样化属性,将其拟人化,赋予其生命,还要将其与奥运结合,这需要多方面的学习。
于是,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副院长金巍特意买了个灯笼挂在工作室,让团队成员每天观察,每天琢磨。与此同时,所有团队成员把冬奥组委的宣讲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还上网查询,“恶补”奥运及相关知识,感悟和寻找奥运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点。“这对我们是一个宝贵经验。”金巍说。
2月下旬,北京冬奥组委专家组经讨论研究决定,取消中国结的进一步修改,让团队主攻灯笼形象的完善设计。到4月初,灯笼形象已基本确定,吉艺设计团队需要递交完整的文化阐释方案。
“这个阶段也是团队最迷茫和煎熬的阶段。”郭春方说,“一开始是将吉祥物的属性与鹿结合,我们尝试过加鹿角、红鼻头,但是一方面形象要做得漂亮,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文化阐释,大概有近1个月的时间,我们做了各种尝试,感觉路走不通了。”
设计团队每天都在不断尝试和自我否定之间徘徊,就在这一胶着阶段,修改专家组感受到了团队的迷茫,并及时地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在双方多次沟通和尝试之下,鹿的属性被放弃,体现“双奥之城”的天坛、鸽子、长城,以及与冬奥相连的如意(冬奥会跳台滑雪场地又名“雪如意”)等元素出现在了吉祥物的形象中。
设计会有灵感闪现的刹那,但更多的是反复修改完善。雪容融面部的雪块勾勒出它的脸庞,为了最真实的效果,设计团队在冬天专门往墙上随意扔了许多雪堆,之后再把墙上的形态具象化;而为了展现雪容融红红的脸庞、弯弯的嘴角,团队也做了许多微调。
“团队在修改的时候就考虑到后期应用,尽可能多地增加应用的延展性,比如道路两旁和广告牌的展示效果,还有衍生品的效果,像台灯、手表等等,都在我们考虑范畴。”吴轶博说,“灯笼本身是可以发光的,可以带来温暖、传递力量,这和冬残奥会的理念非常契合。”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