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是有积极向上的内容和明确的中心,思想深刻的心得体会可以在事业上帮助我们进步,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2脱贫工作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2022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1
一、全面唤醒党章意识,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员最重要的行为规范是什么?就是党章。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做为终身的必修课。用党章规范自己,用党章约束自己,恪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通过学习党章,重温党章,牢固树立一名党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学习系列讲话,清楚明白每个党员在当前怎样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确立的目标任务,如何来干,干些什么,知道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可以这么说,系列讲话是我们当前各项工作的指南。脱贫攻坚是我们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性的工作。脱贫攻坚没有做好,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一句空话,假话。所以搞好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是我们每个党员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就是当前党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的具体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工作部署的堡垒。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如果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够,就有可能在思想上松懈,身份意识淡化,积极性消退,党的先进性得不到体现,沦为有其名无其实的“挂名”的党员,农村基层党组织也将会陷入“软弱涣散”状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就会表现出发力不足。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想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想法设法帮助广大贫困户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也就是要在精准帮扶的“学和做”上下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清思路,科学分析,找到“穷根”对症下药,区别不同情况,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就我县而言,要着力抓好小额信贷、产业发展、光伏发电、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畅通工程、干部结对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重要工作,把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等相关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抓产业、建光伏、单位扶、干部帮等一系列举措,让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从而达到如期实现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
三、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广泛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2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2
新时期迎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扶贫办“万企帮万村”脱贫出成效、民政部城乡低保与扶贫攻坚双轮驱动、商州区开设陕西省首个脱贫攻坚电视频道……各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精准的选人用人。
兰考县作为河南省有名的贫困县,率先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有赖于选人用人上的精准发力。该县先后选拔345名年轻干部,派驻115个贫困村实施精准帮扶,严格遵守“5天4夜”工作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撤队伍,有毅力、有决心打赢这场攻坚战。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借鉴。
脱贫攻坚是持久战,拼的是耐力,更是能力。扶贫干部要选择有冲劲、有担当、有能力的年轻干部,他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对扶贫攻坚有想法、有策略、有智慧、有期待。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有把有能力的人放在适合他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兰考县正是在选人用人上精准发力,才助推了脱贫的进程。
脱贫攻坚要赢得民心,就必须用“心”帮扶。扶贫干部要用真心、细心、耐心、关心去取得群众的信任,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摸清致贫原因,对贫困户立档建卡,实行一对一帮扶,把群众当成亲人、当成朋友,用真心换取脱贫信心,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到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汇集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让这场战役早日得胜。
扶贫攻坚不仅是物质上的扶贫,更是精神上的扶贫。党员干部在扶贫过程中,要重视精神上的扶贫,既扶志又扶智,善于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载体,向群众宣传新思维、新理念,让群众转变观念,提升脱贫意识,主动脱贫,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脱贫工作始终,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而党员干部则是引领者、启航者。广大基层扶贫干部作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坚定生力军,是将扶贫攻坚不断推向深入的重要保障。我相信,只要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找准人、用好人,发挥扶贫干部优势,挖掘扶贫干部潜力,脱贫攻坚的实际效果一定会不断显现,早日实现全面小康一定不是梦想。
2022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3
人的一生究竟是为了追求什么。为金钱?当面对家人老去的时候,我知道金钱挽救不了生命;为权势?当电视播报权欲熏心者被绳之以法时,我知道权势换不了自由;为名利?当名人褪去光环的时候,我知道他与普罗大众一样无异。既然金钱,权势,名利皆不是,那人活着难道仅仅是为了一日三餐,为活着而活着吗?显然更不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完善,知识的积累,在历史故事中,在教科书中,在日常的生活见闻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在历,有无数像岳飞、包拯、文天祥那样的历史人物,他们忠诚爱国、公平正义的精神,至今家喻户晓;在革命时期,有无数像夏明翰、赵一曼那样的革命烈士,至今我们耳熟能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大生产、大建设中,有无数像李四光、袁隆平那样的科学家,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太多太多的人物,太多太多的感人事例,无一不在告诉我:为民族、为国家他们甘愿奉献一切。
读语文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我深感国弱遭人欺的屈辱,明白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忧国之心,更为《詹天佑》的爱国情怀,骄傲、自豪;《钓鱼的启示》,我深刻体会诚信为做人之本的重要,《检阅》、《争吵》,我看到同学们的尊重、鼓励、团结、友善的美好。
在社会,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司机”吴斌,城市的美丽不再局限于山水风景,更在这一批批道德模范的身上彰显:一个瘦弱的女性用双手托住高空坠落的孩子,一个坚强的司机用危难时刻的冷静拯救一车的乘客,普通人身体里迸发出的惊人力量,让我们感受到了惊人的力量。
今天,当我细读《百年追梦全面小康》一书,我惊讶地发现,我寻找的答案,它不就是第一篇第4小节——“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公民必须恪守的道德细化吗?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不就是我们做人的目标、价值和意义吗?
心中有国,必不为金钱出卖灵魂;心重事业,必会勤勤恳恳、精益求精;心守诚信,必不为利益背信弃义;心存友善,必会尊重他人、和睦友好。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必须牢记,更要做到。因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新一代人才,是中国梦的初始……
2022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4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为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迎接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顺利到来,各级党委部门上下齐心,攻坚克难。
但俗话说得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如何在当前攻营拔寨阶段,彻底根除穷根,杜绝“春风吹又生”上,笔者认为还需要做到心沉基层,不仅要在房前屋后、在街节后巷做好“宣、扫、拆”,更要在百姓心里面,思想上做好“宣、扫、拆”。
宣传党的政策,杜绝懒汉思想。一事一议的光伏路灯,是百姓脱贫方向的指引灯,“村村通”“组组通”的水泥硬化路是百姓奔小康的康庄大道,扶贫教育帮扶是逃离贫穷的的汽车,医疗帮扶更是防止“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安全员。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针一线、一分一角都是需要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所得。当懒汉只会让美好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宣传党的政策,不仅是让百姓懂政策感党恩,更是要让百姓明白富裕是靠劳动靠努力来的,绝不是不劳而获的。
扫好村前寨后环境,也要扫除百姓“等、靠、要”思想。从门前屋后到街前巷后再到村前寨后,卫生保洁员辛勤劳动,给大家换来了干净卫生的环境,让村寨新天换旧貌。但这扫,不仅要扫看的见“垃圾”,还要扫出看不见的“垃圾”,要扫到百姓的思想里、心坎上,要扫除“我是贫困户我光荣、我穷我光荣”、扫除“我领低保我光荣”的思想垃圾,更要扫除不愿劳动、一心“等、靠、要”的思想垃圾。只有扫除“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明白“等、靠、要”没出路,勤奋努力方是出路。
拆除老、破房屋,更要拆掉“懒”也能“得”的思想。当前拆除老、旧等一些不安全、不具备居住条件房屋的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拆除这些在生产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不仅降低农村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更加展现了新农村的风貌。但要认识到,仅拆除老、破房屋只是“拆”工作的一分部,另一部分还要“拆”掉“等、靠、要”、“我是贫困户我光荣”“懒能得”的“危险建筑物”。只有拆除这些“危险建筑物”,要让百姓明白等是靠不住的、等是要不到的、贫困不是光荣的、当懒汉更是什么都得不到的。从老百姓心底里、思想上拆掉这些“不安全的想法”,在思想的根基里扎紧勤劳才能脱贫的“钢筋”,浇灌跟党走方能致富的“水泥”,才能让脱贫奔小康的高楼拔地而起。
2022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5
脱贫攻坚走到现在,剩下的将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决战必胜的信心,走稳走实脱贫的坚定步伐,确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脱贫的强大动力;着眼长远,全面统筹各方面的关系,注重在构建扶贫的体系化、长效化上着力,标本兼治地解决贫困问题;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让基层党组织释放出决战脱贫的“硬核”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注入强劲动力。
主动加压,强化脱贫“动力源”。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动力源”“主心骨”。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把脱贫压力全面延伸到末端,强化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牵引拉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逐步缩小相对贫困差距、绝对贫困难题;深化党的扶贫政策贯彻落实,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脱贫的集聚效应,让贫困群众人人享受党的政策红利和扶贫成果,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综合施策,打好脱贫“组合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党组织要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既要确保扶贫资源和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坚决啃下脱贫“硬骨头”,也要兼顾带动一般贫困地区如期脱贫,一体联动推动脱贫攻坚落细落实;要从就业扶贫、社保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构建脱贫长效机制,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激发贫困地区的发展潜能,全方位打好脱贫攻坚主动仗,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跟踪问效,拧紧脱贫“责任弦”。最后的贫困堡垒,绝非轻轻松松就能攻克的。各级党组织要突出效果导向,坚持一线督战,把脱贫主责层层压实到前沿阵地,对于履职尽责不力、工作作风不实、玩忽职守的党员干部,要从严追责问责;要聚焦脱贫攻坚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反查自身存在的症结和工作短板,做到对照问题找差距、对症施策抓提升,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推动责任在一线落实、难题在一线,让脱贫责任严起来、实起来,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
2022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6
在当前这场必须打赢的脱贫攻坚战中,如果说上级政策是牵引力,外部帮扶是推动力,那么,贫困群众自身的脱贫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首先就是靠着坚定的脱贫意志、滴水穿石的韧劲。无数地区的脱贫经验证明:摆脱贫困,首要的意义不是摆脱物质上的贫困,而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解决好头脑中的贫困,才可能实现“弱鸟先飞”“至穷致富”。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最后7000多万“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个“硬骨头”,当务之急,正是先要除掉“头脑贫困”这个障碍。特别是,“等靠要”的观望心态、依赖心理和功利思想,当前还在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穷志短、不思进取。有的贫困户,上级给他建了大棚,他还等着政府买种子买机械、供肥料供技术,连换个草帘都指望政府干。一位乡镇干部曾说,每当发一些救灾、救助物品,就会有一些群众相互“攀比”,出现争穷比穷、“躺着当低保户”的现象。
比如观念落后、被动依赖。有贫困县的领导,把争取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戴上“贫困县”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贫”,只等“救助”,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摘帽?
又如思路闭塞、方法单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调研内容'>调研,找不到病因,开不出方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或者只会用老办法,或者不顾实际抄别人的经验。芦笋价高,就要求大家都种芦笋,一哄而上“烂市”了,再改种山药,结果种什么赔什么,农民挣不到钱,不仅无法脱贫,还失了信心。
贫穷不可怕,怕的正是这种思想和思路的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解决好了精神面貌,坚定信心、积极进取,激发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才可能化短处为长处,变劣势为优势,让“至贫”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贫变成了养懒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暂时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还会陷入“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的恶性循环。
对贫困群众来说,扶贫当先扶志。有了志气,“输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鼓励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看见身边的榜样。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原村支书朱彦夫,在战场上失去了双手双脚,仍然带领群众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着走、爬着走,甚至“滚”着走,但他的精神世界从来没有被贫穷击垮。这样的人,正是大长贫困群众志气的精神资源。
2022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7
“摘”帽“不摘”责任,拉紧思想“防滑链”,压实主体职责。摘掉“贫困帽”,不等于“船到码头车到站”,尤其深度贫困地区,一旦干部“打道回府”,贫困就有可能“卷土重来”,致扶贫工作退回“原点”。各级政府、广大扶贫干部要拉紧思想“防滑链”,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压实帮扶主体的帮扶责任。要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排查达标、参与实施产业扶贫等精准扶贫、推动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到户到村;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减贫战略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定期走访对接贫困户,想方设法协调解决群众困难,以强化脱贫攻坚主体担当意识,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摘”帽“不摘”政策,转动扶持“驱动轮”,确保稳定脱贫。脱贫摘帽可能“一时”,却难保“一世”,要保持扶贫成果的连续性,就要时刻“长缨在手”,做到应扶尽扶,防止政策“急刹车”,影响脱贫“成色”。在攻坚期内,要坚持现有标准不放松,做到不脱离实际、不虚假脱贫;要保持原有政策不动摇,对摘掉的“贫困帽”继续施以产业、就业、健康、金融等扶贫政策;要完善兜底保障不遗漏,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要在主要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对实践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跟进研究,让脱贫政策更接地气、更为精准,让手中之“缨”更加“锋利”,更加“趁手”,确保将政策的“顶层设计”落细落实,实现稳定脱贫。
“摘”帽“不摘”帮扶,拧紧致富“增压阀”,鼓足发展后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只是第一步,要实现致富的高标准,除了责任不松、政策不减,还要做到帮扶不退,要确保攻坚期内驻村工作队伍不撤、帮扶关系不变、帮扶力量不减,持续加压加力,保证脱贫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要重点关注已经实施的扶贫项目,对实施主体、建设内容、资金需求等实施项目化管理,防止贫困户因项目不可持续而返贫;要拓宽后续产业项目,针对贫困户发展需求加大精准培训,利用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帮助做好产销对接,延伸产业链;要聚焦主责、用情用力,夯实扶贫脱贫基础,鼓足贫困户发展后劲,争取早日奔康致富。
“摘”帽“不摘”监管,织密效能“监督网”,巩固脱贫成果。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工作,越往后,难度越大,监管机制和信息预警建起来,帮扶措施才能跟得上。要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建立全覆盖临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大数据平台共享,做到脱贫返贫实时掌握;要强化扶贫项目监管,让有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入库、让扶贫资金跟着项目走,确保扶贫项目持续增收、扶贫资金落到实处;要用好巡查考核的“指挥棒”,以抓落实、促攻坚的工作导向压实主体责任,以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化督查指导,真正让脱贫政策落实到位、脱贫工作有序推进、脱贫成果巩固提升,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2022脱贫工作心得体会篇8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修身”“修行”的必修课,无论何时,都要把理论学习当作必不可少的工作来抓。党员干部要在“深耕细作”中力戒理论学习形式主义,保证理论学习有收获,在理论学习中持续提升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读原著要全面系统学,往深里走,切忌“蜻蜓点水”。阅读经典著作是理论学习的第一大方法,读懂原著作者想要揭示的道理及社会现象,不仅能诱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还能影响到读者的一言一行。原著的经典在于其蕴含的思想价值、文学意义及人文精神,读原著必须在掌握一定背景的前提下才能体味到原著散发出来的“经典魅力”。党员干部读原著要带着一种“如饥似渴”的心态去了解,比如说读马列著作,就要以归零状态去读,马列著作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要求党员干部在读之前必须做足背景知识的了解工作,才能防止因为读不懂而“蜻蜓点水”。要通过全面系统地读、多读、反复读,才能深刻感受马列原著的理论魅力和震撼力。在精读精学中不断思考,通过读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源头深处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把经典著作中的深刻思想切实转化为知识储备,这才是理论学习的意义。
悟原理要联系实际学,往心里走,切莫“临阵磨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就如同一座精神“富矿”,要通过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联系实际学,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地运用好马克思主义。在战疫胶着阶段,我们强调要抓住重点着力做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只有集中力量把重点地区疫情控制住,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全国疫情蔓延局面,到战疫形势向好阶段,主张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每个阶段的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支撑,马克思主义更是贯穿于每一项科学决策的全过程、全方面。这是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蕴含的思维和方法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让理论联系实践并指导实践,从而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临阵磨枪必定一知半解,联系实际悟原理才能提高党员干部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及创造性。
理论学习并非为学而学,重要的是掌握理论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从而转化为指导工作和实践的科学方法。力戒理论学习形式主义,要让党员干部真正在理论学习中汲取精华、吸收养分、砥砺党性,扎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来。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