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与随笔不同,不能想到哪就写到哪,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撰写心得体会,发奋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脱贫后心得体会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脱贫后心得体会篇1
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正处于“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期,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助力乡村振兴这棵大树“枝繁叶茂”,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让政策“落地生根”,在抓紧抓实中顺利推进工作。俗话说,“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党中央制定出台的各项惠农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到政策措施的最终成效。今天,我们迎来了向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新发展阶段上,做好“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必须切实打牢基层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推动和实施功能,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活力,有力推动各项农业农村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农村稳定和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让建设“遍地开花”,在协调发展中实现全面振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任务,必须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和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同时,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党的领导,锤炼干部队伍,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立足各地实际,充分发挥好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让振兴乡村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让农民“丰衣足食”,在增收致富中迎来美好生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结合农民的实际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进一步激发农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必须推动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乡村振兴集聚人才,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机会,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有效地带动广大农民积极建设乡村、发展经济,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助力。
脱贫后心得体会篇2
党的__大以来,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引擎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下,精准扶贫的车轮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开启了“十三五”新一轮精准扶贫大计。我们教师也不落下后腿,积极参加助推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我也积极响应县局号召,自愿深入民生第一线,去感受民生疾苦。几天以来,我感受颇深,现在就几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农民的贫穷与现有的文化知识息息相关
在本次走访中,能深入感受的是农民文化知识欠缺,规划自己生活能力非常差,就简单的谈及一些农业问题,他们知道的是埋头苦干,殊不知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环境来创造自己的物质条件。他们体现了农民的朴实,却忽略了“头脑创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受到的是:站在教育的端口,我们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去哺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穿上文化的新衣,让孩子们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村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事务冗繁。
从“四看法”及人员统计评价过程中,我深知村委会在准确定位贫困对象时,不知多少个白天夜晚的摸排定位,广泛动员,大力宣传,准确找出贫困穷根的原因,准确制定贫困计划,帮助他们理清脱贫路子等,他们都付出辛勤的汗水,尤其对“四看法”的识别难字当头,识别标注,识别程序,识别纠错,动态管理等都要准,都要严。不难看出,与教育相比,深入一线的村干部比我们教师艰辛得多。
三、贫穷的农村面貌,让我更坚定自己的教育事业
所谓“穷不读书,穷根难除,富不读书,富不长久。”从深入村,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知道他们的所期所盼,摸清底数,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教师只有无私奉献,认真教书,认真育人,扶贫先扶智,把我们贫穷的子女教育好,让他们从小立志,长大后改变了家庭贫穷的环境。
脱贫后心得体会篇3
和田地区所辖8县市2014年均为贫困县,其中7个为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41万人,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达37.43%。近年来,和田地区各级党组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截至2019年底,已摘帽3个县市,脱贫90.7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4.09%。2020年,要确保坚决完成剩余的5个贫困县摘帽、228个贫困村退出、1.83万户7.69万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严的纪律、好的作风是保障。在这场决胜之战中,我们先后制定落实和田地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问题线索移交管理办法等,构建与扶贫领域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情况互通、线索互移的监督机制;依托派出乡镇(街道)监察办公室、村(社区)监察信息员队伍延伸监督触角,制发覆盖到户的脱贫攻坚工作监督举报卡,发动群众监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扶贫领域监督网络体系。
今年,我们将聚焦拟脱贫摘帽的5个深度贫困县,围绕政策落地、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发挥效益等方面持续开展监督检查;对已脱贫的3个县市,着力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以及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失职失责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脱贫后心得体会篇4
“家里摘了贫困帽,对口帮扶的干部还来得勤么?”“来得更勤快了!前天刚来看了我新养的鸡苗,还联系了农技员帮我打理鸡舍。”这是近日记者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一刚摘帽农户的一组对话。
经过认真评估,严格考核和把关之后,当前,全国过半数贫困县和许多贫困群众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贫困县和贫困群众退出贫困序列,既是相关贫困县和贫困群众的光荣,更是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群众的极大激励。
“帮扶的干部来贫困群众家来得更勤”,体现贫困县和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并不是脱贫攻坚的终点站。在贫困县和贫困群众退出之后,各地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巩固脱贫基础,防止返贫,使精准扶贫和脱贫保持长久效果。
摘帽后要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摘帽不摘责任,就要继续保持贫困县党委政府一把手的稳定,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贫困县全局工作来抓。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就要做到各项利民、便民举措和政策不因为摘帽而停止,并使脱贫政策更接地气、更为精准、更有力度。坚持摘帽不摘帮扶,就要让扶贫干部要在摘帽之后继续坚守岗位,保持工作连续性,继续执行驻村帮扶。坚持摘帽不摘监管,就要对已退出贫困县继续实行最严格的扶贫考核评估,强化监督管理。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在贫困县和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后,广大扶贫干部要咬定不返贫目标不放松,继续攻坚不懈怠,加压奋进、真抓实干,不折不扣地将各项工作、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确保脱贫攻坚成绩经得起实践检验,让人民群众满意。
脱贫后心得体会篇5
贫困,人类社会一道醒目的伤疤。
人类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贫困的梦魇始终如影随形。
古老的东方,中华民族向战胜贫困发起了冲击,它已经用30年左右的时间,成功让7亿多人摆脱贫困,如今又向最后5000余万“锅底人群”发起脱贫攻坚总决战。
这是一场创新脱贫理念的生动实践。
这是一场实现共享发展的伟大创举。
火热的建设现场,殷切的群众期盼,为华夏大地气势恢宏的脱贫攻坚行动写下生动注脚。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南湖红船起航,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忘记出发的方向,始终把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放在心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中国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洋洲的69个国家提供了医疗援助,先后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又迈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步伐。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脱贫攻坚正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汇聚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强音!
脱贫后心得体会篇6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